台大和美國團隊合作,利用在潮間帶的珊瑚,根據其死亡時間和年齡,重建四千年來西所羅門群島的地震史,前後花費十年,成果登上六月卅日的國際期刊「自然通訊」(Nature Communications)。台大團隊將以此技術應用在墾丁,重建台灣地震史。
所羅門群島西側在二○○七年四月一日,發生百年來最大規模八點一強震,引發海嘯奪走數十條人命。災難過後,當地人想知道未來是否還會發生更大規模地震,若能重建過去強震歷史,並評估誘發大海嘯的超級地震是否會再發生,就能提出因應對策。
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團隊當年便開始研究,邀請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沈川洲組地質團隊前往採樣,科技部也因所羅門群島是邦交國,二○○九年起經費補助,協助該國了解板塊運動與地震模式。
沈川洲說,每次強震後,因為地表抬升、海平面下降,珊瑚露出海平面的部分便會死亡,珊瑚的死亡點就是地震發生時間。他再利用「珊瑚鈾釷定年技術」測出珊瑚化石年紀,而美國學者則利用珊瑚化石和珊瑚礁階地的發現位置,共同建構出史前地震強度與年代。
沈川洲昨表示,分析結果發現,四千年來當地強震約發生四次,強度都比二○○七年來得大,且約五百年至一千年才會發生一次,因此「有生之年」,所羅門群島西側不太可能再發生大強震。
過去數十年來,一直傳說台灣沒有適合的珊瑚礁標本可以重建地震史。但沈川洲昨透露,最近台大團隊已在墾丁發現一處適合施測「珊瑚鈾釷定年技術」的珊瑚礁標本,將嘗試在兩年內重建台灣的地震史。
沈川洲說,過去兩次造成台灣海嘯的大規模強震,分別發生在一八六七年的基隆外海與一九八一年的屏東外海,距今已久,未來發生強震的機率高,這兩處又是核電廠所在位置,有必要加速重建墾丁一帶的地震史。
金普吉島優惠活動來囉!!
泰式古法推拿2H特價1000元
會員儲值5000元送500元喲!!
預約專線:02-28475050
地址:新北市蘆洲區和平路132號
http://line.me/ti/p/%40wdh9052y